「只有這裡,我只會來這裡。
文:張俊華(德籍華人政治學者,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這意味著TikTok出售業務需要得到中國政府的批准,而不是由華盛頓單方面決定。
但是,政治永遠是變化的。於是,該組織把此舉暫時成功看成是在美華人維權的一次重大勝利。首先,應該看到在技術領域特別是數位技術領域,後來者在具備一定的模仿與創新能力後,那他就很可能用極短的時間趕上技術上領頭羊,甚至超越他們。這裡,尚不知是該聯盟否背後有中國官方的影子,儘管憑經驗看這種可能性很大。可以想像,如果沒有政府對國外社交平台的強行禁令,如果中國政府從一開始就如實地執行反壟斷政策,微信就不可能有今天。
該聯盟向舊金山市的加州北區聯邦法院遞交訴狀,控訴該禁令限制了微信在美用戶的言論自由、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其他憲法權利。」正是因為這樣,才出現禁令實施前一天即在9月19日的戲劇性的變化。當地官員告訴《BBC》,救援團隊正在努力搶救,然而今天又在港口10公里處新發現200多頭,幾乎全數死亡。
卡里昂博士說,有別於在沙灘上處理受傷的動物,擱淺的鯨魚處於半浮力狀態,要讓牠們能夠重新游動,其實不需要太費力。德卡說:「鯨魚擱淺在這裡並不少見,上百頭擱淺也不是沒發生過,但至少有10年沒出現這麼大的規模。皮羅塔說,鯨魚擱淺也許是受到驚嚇,或者只是好奇。有可能是海岸線的關係、鯨豚冒險的天性,或者水太淺,海況不佳讓鯨豚迷失方向,也可能是被獵物吸引,或受到驚嚇讓牠們誤入淺灘。
綜合外媒報導,鯨魚主要擱淺在麥格理港(Macquarie Harbour)附近的淺沙灘,麥格理港位於塔斯馬尼亞西海岸,地形崎嶇、人煙稀少。卡里昂博士表示,新增200頭使擱淺鯨魚總數來到470頭,恐是歷史上最大規模。
截至今日下午,塔斯馬尼亞至少有380頭擱淺的領航鯨死亡。海洋生物學家卡里昂博士(Dr Kris Carlyon)告訴《衛報》,「如果條件不變,牠們可以存活幾天。」 為什麼塔斯馬尼亞會成為「擱淺熱點」?研究人員說,其實很難歸咎於單一因素。如何救援擱淺的鯨魚? 根據《BBC》報導,約40名受過訓練的救援人員組隊,利用特殊的設備把受困鯨魚從淺水灘推回到海中。
皮羅塔博士則說,塔斯馬尼亞州成為鯨魚擱淺熱點,也可能是因為它是一個小島,居民都住海岸附近,比起人跡罕至的海邊,有狀況更容易被發現。領航鯨可以長到7公尺長,重達3噸。鯨魚為什麼會擱淺?應該送牠們回大海嗎? 為何麥格理港是擱淺熱點? 管理員德卡告訴《ABC》,塔斯馬尼亞州位於澳洲最南端,以大規模鯨魚擱淺聞名。人類也可能使鯨魚迷失方向。
塔斯馬尼亞國家公園的西北區管理員德卡(Nic Deka)表示,德卡說:「他們非常慷慨,提供船隻、設備和人手。全球鯨魚和海豚擱淺專家、紐西蘭梅西大學副教授史托金博士(Karen Stockin)表示,長鰭領航鯨壽命可達40年,牠們社交關係緊密,也才會發生集體擱淺。
所幸涼爽、潮濕天氣對救援有利。皮羅塔說,人類確實在海洋環境中造成了很大的噪音,我們有漁具也有船隻,可能對動物構成許多威脅。
究竟是如何發生的? 卡里昂博士表示,目前沒有任何跡象指向人為因素,「這是自然事件,無法預防。規模最大的一次是1935年時,294頭領航鯨擱淺。卡里昂補充,許多鯨魚可能體型太大或位置不好。」 救援團隊還在努力當中,然而今(23)日傳出距麥格理港10公里處有另一批鯨魚擱淺。一旦鯨魚在水中狀況良好,下一步就是利用裝有特殊吊索的船隻將牠們拉遠一些。」 麥格理大學皮羅塔博士(Dr.Vanessa Pirotta)告訴《澳洲廣播公司》(ABC):這仍然是一個謎。
」 當地漁夫也成為搶救鯨魚的後援。根據《BBC》報導,塔斯馬尼亞上一次大規模鯨魚擱淺是2009年,當時有200頭領航鯨擱淺
皮羅塔說,人類確實在海洋環境中造成了很大的噪音,我們有漁具也有船隻,可能對動物構成許多威脅。皮羅塔博士則說,塔斯馬尼亞州成為鯨魚擱淺熱點,也可能是因為它是一個小島,居民都住海岸附近,比起人跡罕至的海邊,有狀況更容易被發現。
」 當地漁夫也成為搶救鯨魚的後援。德卡說:「鯨魚擱淺在這裡並不少見,上百頭擱淺也不是沒發生過,但至少有10年沒出現這麼大的規模。
根據《BBC》報導,塔斯馬尼亞上一次大規模鯨魚擱淺是2009年,當時有200頭領航鯨擱淺。專家估計這批擱淺鯨魚約有三分之一已經死亡。此外,海豚等鯨類,天生是非常好奇動物。而根據《衛報》,截至今日下午,塔斯馬尼亞至少有380頭擱淺的領航鯨死亡。
」 為什麼塔斯馬尼亞會成為「擱淺熱點」?研究人員說,其實很難歸咎於單一因素。鯨魚為什麼會擱淺?應該送牠們回大海嗎? 為何麥格理港是擱淺熱點? 管理員德卡告訴《ABC》,塔斯馬尼亞州位於澳洲最南端,以大規模鯨魚擱淺聞名。
」 救援團隊還在努力當中,然而今(23)日傳出距麥格理港10公里處有另一批鯨魚擱淺。如何救援擱淺的鯨魚? 根據《BBC》報導,約40名受過訓練的救援人員組隊,利用特殊的設備把受困鯨魚從淺水灘推回到海中。
當地官員告訴《BBC》,救援團隊正在努力搶救,然而今天又在港口10公里處新發現200多頭,幾乎全數死亡。這很可能是澳洲最大的鯨魚擱淺事件。
卡里昂博士說,有別於在沙灘上處理受傷的動物,擱淺的鯨魚處於半浮力狀態,要讓牠們能夠重新游動,其實不需要太費力。規模最大的一次是1935年時,294頭領航鯨擱淺。海洋生物學家卡里昂博士(Dr Kris Carlyon)告訴《衛報》,「如果條件不變,牠們可以存活幾天。有可能是海岸線的關係、鯨豚冒險的天性,或者水太淺,海況不佳讓鯨豚迷失方向,也可能是被獵物吸引,或受到驚嚇讓牠們誤入淺灘。
這次發生擱淺的是長鰭領航鯨(Long-finned pilot whales)。人類也可能使鯨魚迷失方向。
截至今日下午,塔斯馬尼亞至少有380頭擱淺的領航鯨死亡。皮羅塔說,鯨魚擱淺也許是受到驚嚇,或者只是好奇。
究竟是如何發生的? 卡里昂博士表示,目前沒有任何跡象指向人為因素,「這是自然事件,無法預防。塔斯馬尼亞國家公園的西北區管理員德卡(Nic Deka)表示,德卡說:「他們非常慷慨,提供船隻、設備和人手。